6月14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前五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M1同比下降4.2%引关注
在5月数据发布前,市场预期随着5月政府债提速将对社会融资规模提供支撑。但受需求偏弱影响,信贷增速或较上月放缓。同时受禁止“手工补息”等影响,M1和M2同比增速或继续回落。
据央行发布数据,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增速进一步放缓。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5月M1增速较4月数据(同比下降1.4%)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这一现象受到市场关注。
据了解,目前,人民银行M1的统计口径为流通中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信用卡存款的总和。与海外相比,我国M1的统计口径实际较窄,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个人活期储蓄并未纳入M1进行统计。
分析人士认为,M1的本质特征是直接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从其本质特征来看,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具备M1属性,但是尚没有纳入M1统计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居民活期存款、部分非存款类的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三类。随着电子支付发展,个人活期存款流动性增强,同时许多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也可以随时申赎,这些资金基本可以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但没有计入M1统计,因此M1增速可能被低估。
M1增速下降还与规范“手工补息”、存款分流等因素有关。分析人士称,一方面,在打击资金空转、叫停“手工补息”背景下,部分不规范的企业存款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管理方式多元化,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蓄水池”作用明显,对存款替代性增强,部分活期存款向理财市场分流。
从更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分析人士表示,历史上,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活期存款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和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规范,短期体现为M1增速放缓,长期则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
信贷投放更均衡,引导投向重点领域
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新增贷款同比回落。1—5月,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央行主动进行信贷增长“挤水分”。一季度,央行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
在5月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同时传统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的重工业趋于饱和,轻资产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信贷需求较前些年会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即使信贷增长比过去低一些,也足够支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5月新增贷款同比回落,总体在市场预期之内,但仍保持在相对高位,接近1万亿元。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信贷投放节奏回到由实体融资需求主导,金融机构业绩冲量的影响进一步弱化,传统投放大小月的波动将一定程度上平滑。
与此同时,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与上月总体持平,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业内人士分析称,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支持重点领域的金融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持续调整优化金融资源供给。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据央行6月14日最新发布文章,近期科技创新再贷款加速落地,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首笔科技创新贷款近日已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3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遴选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